综合格斗(MMA)的赛事级别主要依据选手体重划分,以确保比赛公平性。不同赛事组织的级别设置存在细微差异,但整体框架相似。以下是基于主流赛事(如UFCONE冠军赛等)的级别划分标准及关键规则:
以下为国际通用的8个核心级别(以UFC为标准,体重单位为公斤):
1. 蝇量级(Flyweight):≤57 kg
2. 雏量级(Bantamweight):57–61 kg
3. 羽量级(Featherweight):62–66 kg
4. 轻量级(Lightweight):66–70 kg
5. 次中量级(Welterweight):71–77 kg
6. 中量级(Middleweight):78–84 kg
7. 轻重量级(Light Heavyweight):84–93 kg
8. 重量级(Heavyweight):93–120 kg
>注:
女子级别更细分,常见于以下4类:
1. 草量级(Strawweight):≤52 kg(如UFC女子草量级)
2. 蝇量级(Flyweight):52–57 kg
3. 雏量级(Bantamweight):57–61 kg
4. 羽量级(Featherweight):61–66 kg
>特殊级别:ONE冠军赛设“原子量级(Atomweight, ≤48 kg)”。
1. 赛前减重:
2. 违规处罚:
3. 临场体重浮动:
| 赛事 | 级别数量 | 特点 |
mk体育||-|--|
| UFC | 8(男)+4(女) | 男子无草量级;女子草量级为核心级别 |
| ONE冠军赛 | 10+ | 增设原子量级缠斗专项级别 |
| Bellator | 8(男)+4(女) | 与UFC类似,轻重量级竞争激烈 |
1. 公平性:避免体重优势碾压技术差异(如重量级力量强vs.蝇量级速度快)。
2. 技术适配:轻级别侧重速度与敏捷,重级别依赖力量与抗击打。
3. 商业价值:中量级(如UFC次中量级)因明星选手集中,常成热门级别。
>争议点:脱水称重可能影响选手健康,部分组织提议增设165磅等过渡级别缓解减重压力。
综合格斗级别以体重为核心划分依据,兼顾性别与技术特点。主流赛事男子设8级女子设4–5级,其中UFC的羽量级至中量级(61–84 kg)竞争最激烈。未来趋势可能细化级别或优化体重管理规则,以平衡健康与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