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心

滑雪场救援预案

2025-07-23

以下是基于行业规范和应急预案模板整理的滑雪场救援预案框架及核心要点,结合安全管理规范与实际操作要求编制而成,适用于各类滑雪场的安全保障工作:

一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

1. 应急指挥部

滑雪场救援预案
  • 组成:滑雪场法定代表人任总指挥,成员涵盖医疗索道巡逻安保等部门负责人。
  • 职责:启动预案资源调配对外联络(如消防医院)信息发布。
  • 2. 救援小组

  • 巡逻队:持急救资质,负责雪道实时监控初级救援(每日巡检不低于4次)。
  • 医疗组:驻场医生+护士,配备急救药品AED担架雪地救护车等。
  • 索道应急组:负责索道故障救援(如吊厢滞留),需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
  • 二预防与预警机制

    1. 隐患排查

  • 每日开滑前检查雪道平整度防护网完整性索道运行状态;
  • 大风/暴雪等极端天气停运高风险设施,通过广播APP推送预警。
  • 2. 安全设施配置

  • 标识系统:按国标(GB/T 40232-2021)设置禁止警告指示标识(如陡坡提示减速区);
  • 物理隔离:封闭危险区域(如未开放雪道悬崖)使用防护网围栏。
  • 3. 游客安全教育

    mk体育
  • 入场时播放安全视频,发放《行为准则》手册(含优先规则禁止行为);
  • 初级道入口设教练岗,劝阻无经验者进入中高级道。
  • 三应急处置流程

    (一)人员受伤救援

    1. 发现与报告:巡逻员或游客通过紧急呼叫器(覆盖全雪道)或电话报告事故位置伤情。

    2. 现场响应(5分钟内抵达):

  • 巡逻员初步评估伤情(止血固定骨折处);
  • 疏散围观者,设置警戒区。
  • 3. 医疗转运

  • 轻伤:雪地摩托/担架运至医疗站;
  • 重伤:联动120,开通绿色通道(提前规划救护车进出路线)。
  • (二)索道故障救援

    1. 紧急制动:操作员触发备用电源,广播安抚乘客。

    2. 垂直救援

  • 地面组铺设气垫;
  • 高空组利用缓降设备疏散滞留人员(演练要求≤90分钟完成)。
  • (三)自然灾害响应(雪崩/暴雪)

    1. 监测预警:接入气象局实时数据,降雪量超阈值时关闭雪场。

    2. 紧急疏散:

  • 广播+巡逻车引导游客至避难屋;
  • 启用热成像无人机搜救失踪者。
  • 四保障措施

    1. 物资储备

  • 救援装备:雪地担架氧气瓶保暖毯除颤仪(医疗站/巡逻车常备);
  • 通讯工具:对讲机(每巡逻员1台)、中继台保障信号覆盖。
  • 2. 协作机制

  • 与当地医院签订协议,确保重伤员直达急诊;
  • 消防/公安部门参与大型演练(如雪崩模拟救援)。
  • 3. 培训与演练

  • 月度培训:心肺复苏(CPR)、冻伤处理雪地搬运;
  • 雪季前演练:模拟索道故障多人受伤等复合场景。
  • 五滑雪者行为准则(关键条款)

    | 行为规范 | 安全要求 |

    |||

    | 滑行优先级 | 前方滑雪者优先,超越需预留安全距离 |

    | 安全装备 | 强制佩戴头盔,建议使用护具 |

    | 雪道选择 | 禁止进入关闭区域或非滑行区 |

    | 摔倒后处理 | 立即移至雪道边缘 |

    | 紧急情况 | 主动报告受伤或设备故障 |

    六预案更新与监督

  • 每季度修订:根据演练效果及事故分析优化流程;
  • 政府监管:体育局联合应急/市监部门突击检查,未达标雪场停业整改。
  • 此预案需结合场地实际(如规模地形)细化操作细则,重点强化“预防-响应-恢复”闭环管理,确保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与风险最小化。更多技术标准参见《中国滑雪赛事安全保障指南》及国标GB 19079.6-2023《滑雪场所开放条件》。